人工智能学院爱国教育实践团开展红色实践活动
为深入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,传承红色基因,7月6日,人工智能学院“青春筑梦实践行,爱国同心共传承”爱国教育实践团奔赴河南林州红旗渠,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实践活动。团队以“重走修渠路,感悟精神魂”为主题,徒步青年洞体验先辈艰辛,探访纪念馆与分水闸追溯历史根脉,在知行合一中筑牢爱国情怀。
徒步青年洞,在悬崖峭壁间感悟“奋斗之魂”
上午,队员们迎着朝阳,踏上了重走红旗渠青年洞的征程。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,当年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仅凭简陋的工具,历时一年零五个月,硬生生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通了这条长达616米的隧洞。
徒步在陡峭的山路上,队员们相互扶持,亲身体验当年修渠青年的艰辛。中途有幸观看了震撼人心的红旗渠修建实景演出。炮声隆隆,硝烟弥漫,演员们生动再现了林州人民在悬崖峭壁间抡锤打钎、开山凿石的壮烈场景。一幕幕逼真的历史还原,让队员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当年修渠的无比艰辛与惊心动魄,对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”的精神内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体悟。
溯源纪念馆,在历史长河中汲取“精神之力”
带着上午的震撼与感动,队员们下午来到红旗渠纪念馆。馆内珍藏的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、一件件斑驳的原始工具、一段段翔实的文字记载,系统而生动地展示了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十年奋战,削平1250座山头、架设152座渡槽、开凿211个隧洞,最终建成“人工天河”的壮丽史诗。
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,驻足凝视展品。从“千年旱魔,世代抗争”的苦难历史,到“红旗引领,创造奇迹”的奋斗征程,林州儿女不认命、不服输、团结一心、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。“林县人民多壮志”的豪迈与悲壮,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红旗渠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。
随后,团队前往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。这座标志性建筑不仅是水利工程的“心脏”,更是60年前通水典礼的举办地。站在纪念碑前,墙上的老照片定格着当年百姓欢呼雀跃的场景,让队员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“幸福水”,也深刻领悟到红旗渠工程背后蕴含的集体智慧和协作力量。
以青春之名,续写新时代“红旗渠故事”
一天的实践活动短暂却厚重。从青年洞的悬崖凿痕到纪念馆的历史溯源,从分水闸的汩汩渠水到队员们的深切感悟:“人工智能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,更需要‘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’的红旗渠精神”!红旗渠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,而是触手可及的信仰力量。
此次红旗渠之行,是人工智能学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。它不仅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,更坚定了他们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在建设科技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信念与决心。
(图片/郭小月 初审/郭小月 复审/申冲 终审/叶晖)
邮编:453003 | 电话:0373-3040507
地址:河南科技学院东校区弘德楼 | 版权所有: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| 技术支持:河南科技学院智能机器人团队